近年来,随着网银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,电信诈骗案件呈现持续高发态势,诈骗手段层出不穷。对此,学校保卫处在中心广场开展了防范电信诈骗案件系列宣传活动,采取了印发宣传资料、现场说教的办法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针对犯罪分子通过银行柜台、网银、ATM等渠道诈转移赃款,侵害客户利益的现象,学校保卫处要求务必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和提防,谨防诈骗案件的发生。
一、其典型诈骗手段如下:
(一)利用银行名义类
典型手段一:在ATM机上张贴诈骗广告。
典型手段二:冒用银行短信通知号码引诱客户进入钓鱼网站。
(二)利诱诈骗
典型手段三:以中奖为诱饵实施诈骗。
典型手段四:以无偿提供贷款为诱饵实施诈骗。
典型手段五:以招聘为诱饵实施诈骗。
典型手段六:假扮富商诈骗保证金。
典型手段七:出口退税、购车购房退税骗局。
(三)危险类诈骗
典型手段八:假冒家属汇款诈骗。
典型手段九:冒充领导或让对方猜猜我是谁。
典型手段十:冒充黑社会或纪检人员实施诈骗。
典型手段十一:发送刷卡消费短信骗取客户个人信息。
典型手段十二:法院传票、邮局包裹等。
(四)高科技手段诈骗
典型手段十三:盗用QQ号录视频骗取对方信任实施诈骗。
典型手段十四:植入控制网银的木马病毒。
典型手段十五:冒充交易对手实施诈骗。
典型手段十六:利用任意显号软件骗取客户信任实施诈骗。
二、防范建议
1、对于利用银行名义类诈骗,消费者遇到输入密码、卡号等个人信息的情况时,应留意是否为银行官方途径发布消息,并注意与银行进行验证。
2、对于利诱类诈骗,消费者应谨记不贪小便宜,抵制诱惑,保持理智克制面对突发信息。
3、对于威胁类诈骗,消费者要遇事沉着冷静,并通过其他途径核实信息的真实性。
4、对于高科技类诈骗,消费者应重视网络安全,不轻易登陆陌生网站,并及时更新电脑或手机杀毒软件,防止木马病毒侵入,同时养成良好的网银使用习惯,不将K宝长时间插在电脑上,及时升级网银密码证书,提高网络安全认证等级,注意防范木马病毒的远程控制。
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保卫处(宣)